当前位置:铅笔书斋>历史小说>混在大明搞社团>第四五五章 大明之大干快上

第四五五章 大明之大干快上 (1 / 4)

火药库改革这种事情,无非也就是向天启提一句而已……

再说这东西的确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,过去虽然明军也在大量使用各种火药武器,数量上终究还是有限,但这几年以新军为代表的朝廷精锐,已经完全进入火器为主的时代。

而且还多重火器。

这些年辽东光十二磅级别的红夷大炮,就已经增加到了一百多门,轻型的红夷大炮数百,九边各要塞级别的城市,同样在使用红夷大炮逐渐替换那些小的千斤弗朗机。而原本的神枪,三眼铳之类也在不断淘汰,就算是纯粹步兵,斑鸠铳之类重火绳枪的数量也越来越多。

而这些东西则代表着火药需求的大幅增加。

京城依然是最大的火药基地,王恭厂这个火药厂每天生产的火药数量已经超过了五千斤。

同样火药库存也在不断增加。

毕竟这个都是先入库,然后再由兵部调用。

本身原本的火药窖就不够,原本历史上崇祯时候就增加了不少,这样杨信在天启面前危言耸听一下,科学知识已经相当渊博的皇帝陛下,立刻意识到自己站在兔儿山就能肉眼看到的地方,其实随时有可能爆发惊天大爆炸。既然这样当然要未雨绸缪,无非就是花银子而已,随着辽东战局再次转入稳定,而且皇极殿完工,剩余两殿也进入收尾,九千岁那里银子还是颇为宽裕。

那就修呗。

不就是些水泥吗?

九千岁就喜欢人家用水泥,因为那座水泥厂是他的,而且用水泥也同样让阉党的京畿一带士绅喜欢。

这座水泥厂的确是九千岁的。

但水泥厂需要的煤炭,需要的机械,甚至运输,统统都是那些士绅的,不用说别的,光装水泥的木桶就养活一堆拍九千岁马屁的士绅,因为这时候不可能有编织袋,而且还得防潮,最后唯一结实而且防潮的就是木桶。

实际上早期水泥都是木桶装。

当然,再早不用包装。

但一直到民国时候,水泥多数还是木桶甚至铁皮桶。

再就是多层纸袋,但那个牛皮纸同样也超出杨信能力,所以最现实的选择就是一个个木桶。

然后从伐木到做桶统统都变成那些北方阉党士绅的财源。

更别说煤炭了。

京西的那些小煤窑已经供不应求。

总之这工程是真正皆大欢喜的,而且九千岁还给天启提议,将大明门内年年需要不断除草的御道两旁,统统用水泥糊死,这样就不用一年除好几回草,而且还让人看了恍如草莽。

既然这样……

既然这样就随他们高兴吧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