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铅笔书斋>历史小说>新世界1620>第十九章 视察(二)

第十九章 视察(二) (1 / 5)

又是上百吨产自琼州的甘蔗,从港口仓储区拉进明珠市西郊的工业园,然后糖厂的上百名“大明外籍员工”一拥而上,将这些还带着新鲜梢叶的糖作物送进加工车间。

为支持东方实业公司远东第一利润来源的制糖业,赵明川和刘耀禹在琼州和大员进行了大量的甘蔗种植推广工作,并进行了相当的农技辅导。

每吨甘蔗7两白银,就是赵明川开给南海商号的报酬。一亩蔗田,在琼州岛和大员岛上能收获大概2吨的甘蔗,一户人承包上个十来亩甘蔗,一年扣掉各种农税都有几十两银子的收入,对于一直靠着种粮食为生的大明农户来说,这是以前无法想象的巨额财富。1634年,加上大员的产量,总计约7万吨的甘蔗被送进了明珠岛的工业区,不光为明珠岛的糖产业供应了充足的原料,也养活了大批大明沿海的船主。

比同时代更先进的制糖设备和工艺,让明珠岛1634年的粗糖产量超过8000吨,平均出糖率12%,优于欧洲同时期的榨糖水平。而每吨精炼砂糖420美元的批发价,在远东颇为抢手,印度和东南亚的英格兰、丹麦、荷兰的商船每次往返都要买上一大堆。因为此时的印度、日本或欧洲市场,就连混合粗糖都是每吨至少800美元的价位。即便远东砂糖出口税没有享受任何政策优待,东联集团依然在1634年远东制糖项目上获得了100万美元的利润。

“……嘿嘿,总经理,这里有三成的粗糖会继续制成精糖,印度、大明和日本那里可是供不应求啊!”钱老三作为业务视察的陪同讲解人,屁颠屁颠地跟在艾萨克的身后,对着火热朝天的制糖厂介绍得眉飞色舞。

“哦,对。还有这里!”钱老三指了指不远的一座散发着水蒸气的厂房,得意地摇着脑袋,“榨糖后的渣粕,会在这里酿成烈酒。嘿嘿,名字就叫‘明珠烧’,咱一年也能出口近20万美元。最后剩下的玩意儿,一部分做成饲料让本地的牲畜吃吃,一部分当田里的粗肥养地,一部分晒干当柴炭烧,也有些零碎小进账。”

“嗯。很好!”艾萨克似乎和这个钱老三很对胃口,很满意这种吃干榨尽的业务风格,不过正在夸奖的当口,就看到了远方一片露天仓库里堆积如山的类似谷物种子的东西,顿时一丝疑惑浮上脸,“我看错了吗?难道我们的进口粮食多到需要放在露天炫耀的地步?”

“您有所不知,那是轧棉作坊里的废料,都是些棉籽。”钱老三赶紧走到艾萨克身边,小心地解释着。“打前年起,从琼州送进来棉花粗料就有近万吨,取出皮棉后就要剩好几千吨的棉籽。这玩意儿又不能吃又不能喝的,就堆着看什么时候埋了或倒海里。”

说完。钱老三还悄悄扭头看了看艾萨克身后一直默不出声的赵明川,对自己刚才那一番说辞有点紧张。

“赵先生!”艾萨克一下就吹胡子瞪眼了,回头看着面不改色的赵明川,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。“我想任何一个人,都很清楚本土的工厂会把这些棉籽加工成棉油!这里至少有6000吨棉籽,难道你打算用来填出一座岛吗?”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