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铅笔书斋>历史小说>中华苍穹>第一百六十二章 阅兵式(上)

第一百六十二章 阅兵式(上) (1 / 5)

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”

清明节的天空总是漂着毛毛细雨,仿佛是前去祭扫的人们心中哀悼的泪水。清明节自春秋时期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的节曰,在这一天要对祖先的陵寝祭扫,并请求获得祖先的庇护。但是,今天燕京城的清明节却不同往年。燕京城里的老少爷们都兴高采烈的、拖家带口的或坐着马车或步行,前往曾经的皇家园林――园明园废墟。

圆明园,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、杰出的营造技艺、精美的建筑景群、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,被誉为“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”和“万园之园”。圆明园规模宏伟,运用了各种造园技巧,融会了各式园林风格,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顶峰作品。因为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、听政,处理军政事务,所以也称“夏宫”。

圆明园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,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。乾隆皇帝说它:“实天宝地灵之区,帝王豫游之地,无以逾此”。而且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。其盛名传至欧洲,被誉为“万园之园”。法国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有这样的评价:“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、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,夏宫(指圆明园)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。”人们常常这样说:希腊有巴特农神庙,埃及有金字塔、罗马有斗兽场,东方有夏宫。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。

不幸的是,这一世界名园于1860年10月惨遭英法联军野蛮的劫掠和焚毁,一代名园最终沦为一片废墟。

今天的园明园依然还是一片废墟,但在它的身后已经是天翻地覆。宽敞的马路已经成型,在马路的围绕之中,一座崭新园林正在重建。这正是光绪皇帝在回京后办的第一件事――修建烈士陵园。

之所以将烈士陵园选址在这个位置,光绪是深思熟虑过的。

世界第一的园林毁于战火当中,正是因为政斧和军队的无能,不仅丢掉了首都,还丢掉了园明园。让烈士陵园的正门正对着园明园废墟,就是要让每一个前来的人都能记住,如果不是陵园中喋血沙场将士用生命守卫着这个国家,那么就要面对的是如同废墟般的世界。

在大内侍卫和御林军的指挥下,在衙役们的协调下。来此的人们有序的通过园明园废墟,进入早已规划好的观礼区内。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痛惜,每个人的嘴里都是深深的叹惜。曾经的世界第一园林,如今只剩脚下的废墟。但是只要走过园明园废墟后,看到的是忙碌的工地和全新建设的烈士陵园,虽然它还没有完工,虽然还是杂乱不堪,但那刻有“卫国英雄永垂不朽”的巨大石碑已经高高竖起。

早在一个多前,光绪便颁布了上谕。定于光绪二十一年清明节,在烈士陵园举行阅兵式。一是检阅从战场得胜而归的有功各部,二是彰显大清的国威军威。并准予京城的官员百姓前往烈士陵园观礼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