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铅笔书斋>历史小说>我要做首辅>第750章 稻谷飘香

第750章 稻谷飘香 (1 / 4)

“一篙御河桃花汛,十里村爨玉粒香”。∑,南运河水夹带着漳河从黄土高原卷来的泥沙和氮、磷、钾等有机肥料,注入了小站的土地,以甜刷咸,化碱成腴,构成了绝佳的水稻种植土地。

唐毅还记得后世小站稻可是享誉海内外的好东西,煮出来的米饭清香适口,广受欢迎,可是搬到了小站居住,却没有发现种植水稻的迹象,大惑不解。

他干脆找来了天津的县志,仔细研读,寻找答案。

小站种稻的历史相当悠久,从宋辽时期,就有屯田的记录,当时辽国和大宋以海河为界,大宋为了抵御骑兵南侵,就在己方一侧,大力屯田,种植水稻。希望用水田、泥塘,水渠组成防线,挡住辽国的铁骑。

从军事角度考虑的屯田方案,当然不够经济,后来废弃了,此后历朝历代,不断有人看重天津一代的膏腴之地,上书当时的朝廷,屯垦种田。

看到这里,唐毅暗暗擦了一把汗,心说没有立刻指手画脚,找来县志研究,还真对了,要不然就闹笑话了。

他很想知道,为何历代都有提议,最后却不了了之呢?

唐毅着重看了大明立国之后的记录,朱棣就曾经派士兵到天津屯田,弘治年间,大臣丘浚提议在直沽“截断河流,横开长河一条,收其流而分其水,然后于沮洳处筑为长堤,随各为水门,以司启闭。外以截咸水,俾其不得入,内以收淡水,俾不至浸。”

丘浚的目的是“化斥卤为良田”。

唐毅总算是如梦方醒,小站靠近大海,地势低洼,容易出现盐碱化,种水稻完全可以,却需要兴修水利,说白了,就是需要不断投银子,当朝廷有钱的时候,也有动力,屯田就能成功,一旦财政困哪,没了投入,久而久之,也就荒废了。

无利不起早,在天津种水稻,究竟是赚,还是赔呢?

唐毅经过一番研究,无奈发现历代赔多赚少,究其原因,也十分简单,一来是投入不够,形不成规模,二来相比南来的漕粮,小站水稻成本高,米价贵。

唐毅野心勃勃,想要立地成圣,光靠着几本书还远远不够,他想做一些真正利国利民的事情,位卑未敢忘忧国,才能感动人心,马政是一个,粮食也是一个。

只要能办成了,对他的声望绝对有巨大的帮助,没看到老前辈王安石就是在地方治理,政绩斐然,三十年养望,才一举宰执天下,推行变法吗?

现成的经验摆着,哪能不去学习。

当然唐毅不是“拗相公”,不会一条路跑到黑。小站水稻,能不能成功,还要仔细琢磨,唐毅经过研究发现,以往屯田,粮食除了自用之外,就是供应京城,和漕粮一起竞争。

别忘了,围绕着运河,还要庞大的漕运集团,这帮人岂能容许在京城边上出现一个粮食基地。有人暗中使坏,恐怕也是天津屯田反反复复的原因之一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