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 / 3)

林黛玉看向沈亮的眼神中,疑惑中多了一丝羡慕。

她也想出府去看看,书中所描绘的花花世界,奈何她是女儿家,只能拘泥在高高的围墙之中。

薛宝钗倒是对沈亮产生了更大的兴趣,一个足不出户的富家公子,若是出门,该会闹出多大的笑话?

邢夫人冷笑:“宝玉,我们知道你过目不忘,可别从哪个孤本里瞧见一首诗来糊弄咱们。”

林黛玉几个女孩子纷纷怒目而视!

她们知道,想要临场作诗,那是需要有大才情才能做到,如果沈亮从前人的诗作中取一首背出,在场之人未必能听得出来。

邢夫人这是要断了沈亮投机取巧的路。

同样,她们为沈亮着急的同时,也在期待,沈亮能作出何等的诗词。

沈亮手中捧着热乎乎的腊八粥,绕场走了七步,笑道:“有了!”

“但糜自可,又何必饮,太邱实录。

白玉为堂,风味原非粱肉。

清疏不俗。况腊八、果鲜菹熟。

今休羡,党家羊酪,石家豆粥。

只此也堪果腹。

快围炉、分舀小匙相续。

饱暖交加,消受人閒清福。

神京富足。那有此、匀圆嘉谷。

君恩沃。

父子同沾天禄。”

沈亮最后一个字说完,在场所有人都只有一个表情。

静!

贾母、贾政、林黛玉等人仿佛不认识沈亮一样。

“白玉为堂,风味原非粱肉。”薛宝钗咀嚼,只觉这句话大有深意。

林黛玉最喜欢那句“今休羡,党家羊酪,石家豆粥。只此也堪果腹。”

这种充满烟火气的诗词,是她的心头好。

贾政喃喃重复着“神京富足,那有此、匀圆嘉谷。君恩沃,父子同沾天禄。”

他能感受到词句中的满足、感恩和亲情,这让本不喜欢表露感情的他,轻轻握住了王夫人的手,叹道:“宝玉长大了,知道感恩了。”

腊八节,和儿子同饮腊八粥,腊八粥风味清淡,与肉不一样,正适合他们这种钟鸣鼎食之家。

林黛玉道:“喝一碗清疏鲜美的腊八粥,不羡慕别人的羊酪,也不羡慕别人的豆粥。”

这首词写的极为清澈、通俗易懂,就连王熙凤都眼神迷离:“这一碗粥也足以果腹,和家人们一起围炉吃粥,又温暖又饱腹,这真是人间的清福呀!”

李纨等人纷纷纳罕,这个无才的宝玉,何时变得如此才华横溢!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